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
logo

Home In Memory
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PDF Print E-mail

 

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

王榮騰

2005.11.25

(PDF原稿下載)

 

很高興,應貴校微電子學院之邀,回到祖國做「IC Testing」的專題演講,介紹積體電路測試的新趨勢。更興奮的是榮騰有機會同時代表「薩本棟基金會」和「何宜慈基金會」,出席首屆「何宜慈紀念獎學金」在清華大學的頒獎典禮,能與年輕的朋友共聚一堂,分享大家的快樂!


薩本棟先生(1902-1949)是中國物理學家、電機工程學家、教育家。 1922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,先後在史丹福大學、麻省伍斯特工學院攻讀電機工程和物理,於1927年獲理學博士學位,次年回清華大學任物理學教授達八年之久。35 歲英年為教育部禮聘為首任國立廈門大學校長。其中文「普通物理學」鉅著(1933)與「普通物理實驗」(1936)對中國物理學界影響深遠。其英文著作「交流電機」 (1946年),為美國多所大學選為教科書。

七七盧溝橋事變抗日軍興,薩校長承命於危難之際,毅然將廈門大學完整無缺的內遷福建長汀,並以個人學術聲望,聘請清華大學一流的師資,認真教育辦校。當時長汀廈大被國際譽為印度加爾客達以東之最佳學府,為多難國家造就無數英才。廈大畢業生對海峽兩岸的現代化做出巨大的貢獻。因此「薩本棟精神」也可說是抵抗外侮、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。


何宜慈先生(1921-2003)是薩校長的高足,他是「新竹科學園區」之父,也是台灣資訊自動化、現代化的推手,在美國被譽為 「當代高科技產業的播種者」。他將矽谷科學園區的觀念與做法,經改良後在全球移植推廣,希望利用現代科技來改善經濟,讓開發中國家的人民能早日脫離貧困。富國利民是他最大的心願。


何宜慈博士的傑出成就,源於薩校長的人格感召,終其一生,不忘薩校長的教誨。他成長於顛沛流離的中國,受教於廈大,35歲中年才赴美史丹福大學深造。隨後在IBM負責研發工作十六載,卓然有成,其中榮獲12IBM發明獎章及34項美國專利;然仍念念不忘的是回饋台灣與祖國。他代表的是海外華人愛國的心聲,也希望大家珍惜海峽兩岸手足之情。


榮騰何其有幸,三十一年前在我大四那年,在台灣大學選了時任遠東講座教授何老師的課 「微處理機的設計與應用」。這一門課改變了我一生,使我一個農家子弟,得以拓展視野,今天能立足於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領域,這一切都是老師的啟迪與栽培。


同學們:身為清華人你們何其有幸,在這麼安定、理想的環境中成長、讀書、求知識;更要懂得珍惜,以「薩本棟精神」與「何宜慈精神」做為人生追求的理想與目標。最後,我以何老師常說的兩句話,與大家分享共勉之:

年青人要有理想,只要努力,契而不捨,就會成功。
年青人要飲水思源,曉得回饋,國家社會才會進步。

 

 

2005.11.25於首屆「何宜慈紀念獎學金」在北京清華大學頒獎典禮中致詞稿